> 头条 > 文化 > 正文

“不愿记起,亦不会忘记” ——访旅美画家、美术教育家牛晓林 -九游会j9娱乐平台

115

内容摘要: ...

尘封43年后,旅美画家、美术教育家牛晓林在参加唐山大地震救援时写下的抗震素描日记,即将通过出版、展览等方式公诸于世。他希望通过这些当时的无心之作,让读者认识唐山、关注唐山,引发对抗震精神、灾难救援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思考。

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的第三天,就职于空军文化部的牛晓林接上级命令,随一辆运送通讯器材的吉普车来到唐山。牛晓林说,临行前领导只交代要服从地方安排,他背上军用挎包,拿了一个笔记本、一只钢笔就匆忙上路,不明情况,也没有目标。

牛晓林进入唐山的第一站是当时的唐山军用机场,那是一条名副其实的生命通道,从各地紧急调用的救灾物资和大批用卡车、手扶拖拉机、马车等拉来的伤员集中在此地,搬运伤员和装卸物资任务繁重,牛晓林和战友们当即参与其中。三四天后,大部队的到来有效缓解了救援人手紧张的状况,于是牛晓林继续往市区进发。

进入重灾区后,触目惊心的景象,令牛晓林至今难忘,“平的,一切都是平的,像是用筛子筛过的那种平。”和惨烈景象形成鲜明对比的,是唐山人民的坚强和救援官兵的英勇。“人在大自然的灾难面前那么渺小,我们国家和军队的力量那么强大,我既震撼,又感动。”牛晓林觉得这特定时间、特定地点下的每一帧历史画面都弥足珍贵,非常值得记录下来。

之后近半个月的时间里,牛晓林带着笔记本和钢笔,“看到什么就画什么,什么感触深就画什么。简单的如军人、医生、工人、灾民的肖像,寥寥数笔,一两分钟;复杂些的如救援、抢修、运输等场景,最多耗时十几分钟。”他边走、边画、边记,一个本子用完了,又跟战友要了一个,最终完成了147幅素描、25篇文字,共计172篇的唐山抗震速写日记。日记全面记录了地震灾情、抢险救灾、抢运伤员、医疗救护、空投物资、搭建简易房、灾民生活等方方面面,真实再现了那场举世罕见的自然灾害及抗震救灾情景。

回到部队后,两本日记和这段救援经历都被牛晓林珍藏了起来,“日记我没有再看过,因为亲身经历过,才能感受那种切肤之痛,见到了太多惨烈的场面,实在不愿意触碰那些惨痛的回忆。我也没和任何人提起过,这些不应该被作为谈资,只适合深埋心底。唐山的这段过往,就这样淹没在了我的记忆里。”

几个月前的一次偶然机会,牛晓林重读了当初写下和画下的日记,“看一遍,流一遍眼泪。虽然我不愿想起提起,但其实那些场景都历历在目,刻骨铭心,难以忘记。无意中和朋友提起后,日记受到了唐山市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,于是有了出版的计划,有了这次唐山之行。”

时隔43年,牛晓林再次来到了唐山,“我们国家发展这么快,我知道唐山一定已经建设得很好,但亲眼见到以后,唐山的好还是出乎了我的意料。没有盲目的高楼林立,没有夸张的标新立异,

整体规划清新又有设计感,有颜值、具底蕴、更富品质魅力。”

牛晓林说:“不管时间过去多久,城市发生怎么的变迁,唐山大地震永远是唐山人民生活的一部分,是一段应该被铭记的历史。诚然其中有很多血泪和苦痛,但也有更多积极向上的力量——党中央的深切关怀,部队官兵的奋力救援,唐山人民的不屈抗争,全国人民的鼎力支援……我用自己的形式把这些都记录了下来,接下来我想把出版工作做好,发挥日记的最大价值。”


关于文化的相关新闻

网站地图